蜘蛛侠为什么这么受宠:索尼漫威宇宙的“反向”打开方式
本文为东西电影研究组根据外媒报道和此前研究梳理。
关键词:蜘蛛侠|索尼影业|漫威宇宙|超级英雄
撰文
EW AR|金晶 段苏格
在暗流涌动的年末,12月14日登陆北美院线的动画电影《蜘蛛侠:平行宇宙》,凭借高口碑成为圣诞档前哨的票房黑马之一。自2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以来,首周末票房达1.78亿。
这部由索尼影业出品的“蜘蛛侠”衍生作品,让六位“蜘蛛侠”首度同框出现,影片新奇的创意也收获了业内的广泛好评。目前,影片的烂番茄新鲜度依旧维持在97%,目前豆瓣评分8.8分。
据悉,影片还在第76届金球奖和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中获得了最佳动画片提名,甚至有媒体评价其为“制作史上最好看的蜘蛛侠电影”。据透露,《蜘蛛侠:平行宇宙》已经进入续集和衍生的筹备阶段。
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借助《蜘蛛侠:平行宇宙》,索尼影业以一种非传统的表现形式,展现了过于拥挤的超级英雄电影世界中,一种超英类型的另类“打开方式”。
事实上,我们近期在梳理好莱坞六大成绩单的时候也发现,在超英题材上另辟蹊径的开发也是索尼影业排名有所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多细节可见后期推出的东西年刊)。从《毒液》到《蜘蛛侠:平行宇宙》,两部电影展示了关于“蜘蛛侠宇宙”开发的更多可能。
我们将以《蜘蛛侠:平行宇宙》为例,梳理和分析索尼影业在“蜘蛛侠”IP及“索尼漫威宇宙”(SUMC)上的探索,以及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下,超级英雄巨头们如何“保鲜”的秘诀。
下为正文。平安夜快乐。
❶
首部蜘蛛侠动画:六位蜘蛛侠首度同框
熟悉漫威的朋友都会知道,在漫威的漫画世界里,“美国队长”、“钢铁侠”等都不是某一固定人物,它更像是一个具备传承性的“称号”。超级英雄并非永生,也会经历死亡,在老一代的英雄“消亡”后,为了快速吸引读者,新的角色往往会继承前一代的称号,比如我们熟悉的“冬兵” 巴基·巴恩斯就是第二代“美国队长”。此外,因为不同版号、不同宇宙观的缘故,同一“称号”下,经常有多个角色同时存在,即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平行宇宙”概念。
作为漫威旗下最热门的角色之一,“蜘蛛侠”的形象也存在于多个“平行宇宙”之中。包括我们熟知的一代“蜘蛛侠”彼得·帕克、蜘猪侠(Spider-Ham)、暗影蜘蛛(Spider-Man Noir)、蜘蛛侠2099(Spider-Man 2099)、狼人版蜘蛛人(Spider-Man Werewolf)等。
《蜘蛛侠:平行宇宙》选取了不同宇宙观中的六个“蜘蛛侠”形象,首次实现了六位“蜘蛛侠”在大银幕的同框出现。影片以主角“小黑蛛”迈尔斯·莫拉莱斯(Miles Morales)的视角展开。迈尔斯首次登场在2011年8月的《终极余波蜘蛛侠不再》第四期(Ultimate Comics Fallout #4)中,在彼得·帕克死后,这位非裔拉丁混血少年担任了漫威终极世界的第二任蜘蛛侠。
故事聚焦在“小黑蛛”在“老蜘蛛侠”彼得·帕克和其他伙伴的帮助下,阻止反派The Kingpin毁灭地球的故事。与我们所熟悉的青年形象不同,电影中的彼得·帕克已经步入中年,与“小黑蛛”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电影中其他登场的“蜘蛛侠”包括女蜘蛛侠——蜘蛛格温(GwenStacy)、暗影蜘蛛侠(Spider-Man Noir)、蜘猪侠(Spider-Ham)和萝莉蜘蛛侠潘妮·帕克(Peni Parker)。
索尼影业高层桑福德·潘尼奇(Sanford Panitch)曾在采访中表示,“蜘蛛侠”这一角色的延展性强,可以跨越多种表达形式,其次,动画版自成一派,与漫画更为接近,原创性更突出。多位蜘蛛侠的同台登演,既为熟知超级英雄电影的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让我们窥见了索尼所打造的“另类”蜘蛛侠宇宙。
其实,早在《蜘蛛侠:平行宇宙》上映之前,索尼影业就已宣布这一系列进入续集和衍生电影的筹备阶段,目前已知的项目规划中,至少会有两部动画电影。
根据Variety的说法,续集将由全女性超级英雄组成,而索尼制片人Amy Pascal也透露,在以蜘蛛格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中,将包括Cindy Moon(又名Silk)、杰西卡·德鲁(又名蜘蛛女)等女性角色。此外,Silk的真人电影也在同步开发中。
从真人电影《毒液》到动画《蜘蛛侠:平行宇宙》,我们看到了最多样化的“蜘蛛侠”IP的“打开方式”。索尼没有像漫威的电影宇宙一样,每部电影都在试图构建一个更庞大的话题。相反,它正以一些新奇的表现形式,引入那些我们在大屏幕上看不到的角色,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观感。
❷
“蜘蛛侠”版权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蜘蛛侠”角色属于漫威阵营,当年漫威在落魄之际,为了挽救经营,被迫将大批角色出售,其中就包括热门角色“蜘蛛侠”。几年前,漫威将“蜘蛛侠”的电影版权出售给了索尼影业,连带着的还有与“蜘蛛侠”宇宙相关的900多个角色。
有两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注意。首先,与电影版权有关的具体时间限制。索尼需要每五年至少发布一部新的“蜘蛛侠”电影,否则版权将自动回归漫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两个版本的索尼“蜘蛛侠”——当年,山姆·雷米(Sam Raimi)导演的老版《蜘蛛侠》风靡全球,索尼影业趁热打铁推出续作,也奠定了超英电影“三部曲”的传统。
《蜘蛛侠2》继续了前作的热度,将这一系列推上了巅峰,而《蜘蛛侠3》虽然在票房方面创下新高,但口碑一落千丈。第三部的失败导致内部在创作上产生严重分歧,加上主演托比·马奎尔的年纪已经不再适合扮演高中生的角色,项目被一再搁置。
要知道,索尼影业必须在2012年推出一部新的蜘蛛侠电影,否则版权协议将失效。因此索尼放弃了原系列的续集制作,并很快投入到新系列“超凡蜘蛛侠”的开发当中。
不过,“超凡蜘蛛侠”系列在票房上的表现并不好,业界评论也几近崩盘。同期,索尼影业母公司的电子部门也遭遇了经营困境。2014年12月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更是将索尼影业置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
攻击事件发生后,黑客在维基解密上发布了来自索尼影业内部的大量机密电子邮件,漫威与索尼的“潜在交易”也随之曝光。
据悉,2014年底,漫威与索尼联系,提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协议,希望将“蜘蛛侠”带入漫威电影宇宙。而当时漫威正在策划《美国队长3:内战》。
2015年2月,迫于重重压力和各方考量后,索尼选择接受这笔交易。这次合作双方达成了共赢局面:重新推出的“蜘蛛侠”电影由索尼影业投资和发行,漫威工作室代为制作。作为回报,漫威有权利打造自己的“蜘蛛侠”新系列,并可以在像《美国队长:内战》和《复仇者:无限战争》这样的MCU电影中使用汤姆·霍兰德所饰演的彼特·帕克;索尼则放下了版权协议的压力,并可以从一个重新焕发活力的“蜘蛛侠”电影品牌中获利。
❸
侧重女性、反派角色的“索尼漫威宇宙”
与漫威合作后,意味着索尼不可能再同时制作自己的“蜘蛛侠”真人电影与MCU宇宙正面相对。不过索尼仍没有放弃创建自己宇宙观的想法,毕竟除了彼得·帕克,他们手上还拥有900多个其他角色的电影版权。
事实上,索尼高管对推出“蜘蛛侠”衍生作品一直抱有兴趣。早在2007年,高层Avi Arad就曾公开谈论了这一前景,这些想法在《蜘蛛侠3》和《超凡蜘蛛侠2》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导演山姆·雷米在2014年曾表示,《蜘蛛侠3》中登场的“毒液”,其实是索尼高层的要求下加入的。而《超凡蜘蛛侠》的彩蛋中,也对索尼计划推出的“险恶六人组”(SinisterSix)有所铺垫。
针对手上所拥有的900多个角色,索尼在今年8月正式为旗下拥有的漫威角色命名为“索尼漫威宇宙”(又称 SUMC, Sony's Universe of Marvel Characters)。
《毒液》是索尼最早定下的“反派”。它的成功,给索尼后续打造漫威直线角色、组成相互关联的宇宙带来了信心。
索尼认为,像毒液、莫比乌斯(Morbius)这样的反派,甚至是《猎人克莱文》(Kraven the Hunter)、《蛛丝》(Silk)等次要角色都非常有可能创造票房价值,但是它们需要大量的改写以适应当今的电影语境。以《毒液》为例,电影版本对漫画中毒液的起源及性格、角色审美都有很大的改编。
继《毒液》之后,SUMC的版图也逐渐铺展开来。从目前公布的片单来看,SUMC着重女性角色、甚至反派的支线角色。
例如索尼公布的未来片单包括《吸血鬼莫比亚斯》(Morbius theLiving Vampire,“小丑男”杰瑞德·莱托主演),以女性角色为主角的《银貂》(Silver Sable)、《黑猫》(Black Cat)、《蛛丝》(Silk)、《Jackpot》(暂译“头奖”)等。在正面角色开发续作、内容形态有所创新的同时,反派角色也将逐渐登场,与毒液形成统一阵营,以独特的方式行使正义。
这也意味着在SUMC宇宙中,原本具有高度政治意义的英雄形象不再是非黑即白, 而是与现实中人性的复杂面更为接近。
❹
超级英雄电影的“求生欲”
索尼影业此番探索,也正符合当下超级英雄题材为避免审美疲劳所做的各种“求生”探索。而反观超英题材的走向繁荣之路,其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寻找规律和“反套路”的过程。
受制于电影特效的发展,早期的超级英雄影视作品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DC相继推出《超人》系列和《蝙蝠侠》系列后,才将超级英雄电影推向了大众视野。但90年代末,在蝙蝠侠的第四部作品《蝙蝠侠与罗宾》口碑票房双扑街后,超级英雄电影一时间又陷入了低迷。
索尼于2002年推出了首部《蜘蛛侠》电影,这部电影以首周末11,100万美元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它的成功开启了超级英雄的商业大片时代。而《钢铁侠》《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影片,将超级英雄电影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奠定了漫威工作室在超级英雄电影届的霸主地位。(相关链接:EW观察|从《钢铁侠》到《复联3》,三个维度透视“漫威宇宙”的根基)
在超级英雄电影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其他电影公司如何分得一杯羹?《死侍》的出现让各大公司看到了希望:原来低成本、非传统的R级超级英雄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由此,超级英雄市场也开始趋向多元化,比如在这之后出现的《金刚狼3》《自杀小队》等。虽然在票房表现上,各家成绩不一,但在最近一两年时间里,我们确实看到了超级英雄电影更为频繁的多元化探索。
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超级英雄电影将继续霸屏我们的电影院。如何让这一系列走得更加长远、更加持久?多元化和适时变通非常重要。
以头部大玩家漫威为例,我们对漫威电影宇宙(MCU)此前就有过分析(相关链接:漫威影业总裁凯文·费奇:漫威宇宙的起源、成长动力、未来), MCU到目前为止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Phase):第一阶段基本介绍了联盟中主要成员,包括“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美国队长”;第二阶段,主要讲首次复仇者联盟后的余波;第三阶段,开始于《复联2:奥创纪元》,并引入了更多的英雄,第二阶段的超级英雄们表现出了一种波动状态,再将观众带入了引人注目的《复联3:无尽战争》,为接下来由《复联4》开启的“第四阶段”做好准备。
在制作节奏上漫威影业保持着每年1-2部重磅巨制,2-3部中低成本的独立影片,在知名角色的个人电影推出后,构成一次联盟电影,之后再不断推出主要角色的续集,并利用原有角色拉新,帮助小角色的露出。
今年票房大火的《黑豹》,则佐证了利用小角色造就现象级作品的方法论。同时,也因黑人演员与黑人导演的独特风格,初步引发了超级英雄多元化的热潮。(相关链接:迪士尼《黑豹》票房与IP衍生双赢背后:多元化受众扩容带动IP热度)伴随《复仇者联盟3》结束,元老级漫威英雄即将退场,漫威宇宙也将开启新的阶段,接下来《惊奇队长》的上映也将女英雄个人电影以及女性导演(安南·波登)进入漫威创作体系。
而漫威影业总裁凯文·费奇也将漫威电影的未来路径总结为“性别、种族的多元化与全球化打造”。他还在分享中称,未来漫威电影中会公开出现LGBTQ角色。
随着福克斯部分业务并入迪士尼,原属于福克斯的“X战警”,“金刚狼”,“死侍”和“神奇四侠”几大超级英雄将归入迪士尼,未来这些IP的走向也备受关注。
从另一大巨头——DC的超级英雄电影发展路径中,也不难看出其探索转型的强烈诉求。80年代末到90年代,DC漫画在北美占据了上风,凭借蝙蝠侠IP开发出的真人电影四部曲也获得强劲表现,一时间成为漫改电影届的霸主地位。随着漫威引入关联宇宙概念并大行其道之时,DC却在漫改电影领域频频遭遇票房滑铁卢,此前的《正义联盟》更是口碑票房双跌破。
伴随《神奇女侠》、《海王》的成功,也逐步证明,政治化、严肃深沉的路径不再适合当今观众,DC影片也跟随MCU,开始走向幽默、恶搞、嘴炮风格。(相关链接:关注 | 不DC的《神奇女侠》口碑爆了,是在证明漫威路线的正确性吗?)DC似乎也逐渐意识到,如果想要重塑辉煌,用自己英雄创造现象级爆款,反复沉湎于复制《蝙蝠侠:黑暗骑士》已远不能满足观众的胃口。
从已公布和部分待定的项目看来,华纳DC将不再强调角色的“互联性”,主要聚焦在个体英雄的单行电影上,与共享宇宙保持着一定距离。(相关链接:为什么说《正义联盟》票房对DC很关键?|大公司@DC)小众、反派和女性DC角色的声量将更加突出,例如偏喜剧角色《沙赞》,此前我们曾提到DC会针对反派角色,在接下来将逐步开启“异界电影计划”(Elseworld/ DC Black),逐步推出《睡魔》、《红色七子》、《小丑》等反面角色单行电影。女性角色方面,则将有集结猫女、小丑女、毒藤女的《哥谭魅影》和新女性英雄单行电影《蝙蝠女》。
▲
前期阅读
(点击链接或图片阅读)
▲
前期专题阅读
(点击链接或图片阅读)